吉林长春:2023年全市目标新建充电桩3000个、换电站19座
7月25日,吉林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在护肤政协《关于长春市进一步加快
7月还未结束,但科学家们几乎已经断定,这个7月将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份。一些科学家还认为,这可能是地球12万年来最热的一个月份。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形容:“全球变暖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时代(era of global boiling)已经来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古特雷斯7月2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就7月全球气温创下新高发表声明。他表示,对于北美、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来说,这是一个残酷的夏天,但对于整个地球来说,这是一场灾难。
当地时间2023年7月21日,希腊雅典,热浪中,孩子们在喷泉边玩水。图/视觉中国
“蒸腾”的陆地
“我们不用等到月末就能知道这一点。如果未来几天不出现‘迷你冰河时代’,2023年7月将全面打破纪录。”古特雷斯表示。
全球“沸腾时代”首先体现在创纪录的地表高温上。
世界气象组织7月27日发布通报,根据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数据,今年7月前三周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三周,7月前23天的平均气温为16.95℃,远高于2019年7月的平均气温16.63℃——这是目前的全球最热7月和最热月份。
从单日气温纪录来看,7月有3天的气温突破此前最高纪录,其中7月6日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当天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为17.08℃,超过了2016年8月13日16.80℃的纪录。7月5日、7月7日紧随其后。
本月第一周和第三周,全球平均气温都曾短暂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这是《巴黎协定》设定的全球变暖关键阈值。此前科学家曾指出,若是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地球生态将面临毁灭性的损害。
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人员Karsten Haustein通过计算指出,2023年7月将比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前的7月平均气温高出1.3℃-1.7℃,最有可能是1.5℃。他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今年7月不仅将成为最热的一个7月,也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个月份。”
从1940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23日的全球日均地表温度。/世界气象组织截图
从1940年至2023年7月前23天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世界气象组织截图
人类对于气温的记录大约可以追溯到百余年前,但一些科学家认为,今年7月的气温很有可能是地球十余万年来最高的。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科学家们通过极地冰芯中的空气或深海沉积物,对远古时期的气候进行了探测。这类探测虽然无法确定具体年份,但他们表示,地球上一次出现类似今年7月的温度大约是在12万年前。
创纪录的高温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古特雷斯27日在社交媒体上写道:“2023年7月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份,结果是悲剧性的:儿童被季雨冲走;家庭逃离火焰;工人倒在酷热中。不要再犹豫或是找借口,现在就开始气候行动。”
他当天在记者会上呼吁各国立即采取行动,加速净零排放日程,尽快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过渡。他还表示,极端气候正在成为新常态,各国必须采取气候适应举措。此外,他呼吁发达国家必须兑现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支持的承诺。
“沸腾”的海洋
在各大洲陆地上,地表气温不断创纪录。在占地球面积超过70%的海洋中,温度也在不断飙升。
联合国新闻网7月27日指出,从今年4月底开始,海洋温度不断升高的趋势就非常明显,目前正处于有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温。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从4月开始,全球极地海洋(60°S-60°N)的日平均海表温度一直保持在同期历史最高值。5月中旬左右以来,全球海表温度就升至前所未见的水平。
今年7月19日,海表温度达到20.94℃,仅比此前最高纪录2016年3月29日的20.95℃低0.01℃。
世界气象组织气候服务主任克里斯·休伊特表示,全球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呈现出“每个十年都明显且剧烈变暖的趋势”。
尽管过去3年里出现了具有冷却效应的拉尼娜现象,对全球升温起到短暂的遏制作用,但在有记录的173年里,2015年至2022年仍是最热的8年。
如今拉尼娜现象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导致海洋变暖的厄尔尼诺现象,热带太平洋的海水开始升温,“由此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未来5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时期。”休伊特称。
海洋温度升高将导致极端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和野火等。此外,还将导致更强的风暴、海平面上升、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消失。有专家表示,今年全球将出现比以往更多的风暴活动。
据彭博社报道,海洋科学家黛博拉·布罗斯南表示,炎热的海洋将加剧极端天气引发的灾难,这些灾难将造成人员伤亡,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她估计,未来几十年,每年因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
海洋升温还会加速气候变化,因为随着水温上升,海洋失去了一项重要的功能——吸收地球上多余的热量。过去几十年来,海洋吸收了温室气体造成的90%的变暖,而随着海洋变暖,它还将引发陆地温度升高的恶性循环,然后进一步导致海洋变得更热。
从1979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23日的全球日均海表温度(60°S–60°N)。/世界气象组织截图
融化的海冰
今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创下有记录以来的夏季最低值。6月,南极海冰进入“冬季生长阶段”,科学家们期待海冰能够恢复到通常的冬季水平,但这并未发生。
世界气象组织7月10日表示,今年6月,南极海冰面积创下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6月历史新低,比平均水平低17%。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日前也发布报告称,2023年6月,在冬季生长阶段的南极海冰面积达到了初冬的历史最低水平。南极的冬季大约为3月至9月。
进入7月,南极海冰面积再创新低。科学新闻网“科学警报”(science alert)指出,目前南极海冰的面积大约比2010年前少了260万平方公里,突破了2016年、2017年和2022年的低值纪录。
物理海洋学家爱德华·多德里奇稍早前表示,南极海冰的历史低值已达到五西格玛(5 sigma)事件水平,这意味着南极海冰面积比1991年至2020年的日均值低了五个标准差。“这表明,若是没有任何变化,我们大约每750万年就会看到一次这样的冬天。”science alert称,目前南极海冰下降已达到六个标准差。
多德里奇认为,气候危机可能是导致海冰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它具体如何导致如此极端的海冰融化尚不清楚。
在经过多年的稳定增加后,南极海冰于2016年突然开始大幅减少,科学家们至今仍在探索背后的原因。有研究认为,该地区加剧的暖风可能是加速海冰融化的一个原因,它会导致新的海冰无法成型。但有专家认为,这无法解释海冰融化的规模之大。
“过去几年,南极周围的海冰面积急剧下降,其下降速度比观测开始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快。”气候科学家埃拉·吉尔伯特对《新闻周刊》表示,目前断言这是一个小事件还是大趋势的开始还为时尚早,但随着南极变暖,海冰极有可能持续减少。
南极海冰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极为重要,它有助于利用冰反照率调节地球温度,海冰光亮的表面能将50%-70%的太阳光反射回太空中。一旦海冰融化,深色的海水表层将吸收90%的太阳光,吸收的太阳光越多,全球变暖将越严重。此外,海冰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这将导致全球各地许多国家陷入危机之中。
许多科学家担心,如今全球变暖的程度已导致海冰融化趋势难以扭转,这导致南极海冰面积或许无法逆转。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
关键词:
7月25日,吉林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在护肤政协《关于长春市进一步加快
科技、数码、互联网新闻如今都成为了大众所关注的热点了,因为在我们的
经济日报成都7月27日讯(记者刘畅)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首
昨日,记者从晋江交警大队了解到,为保障台风期间的道路交通安全,请广
旬邑县气象台2023年07月28日02时15分降级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计下
2023年7月27日农业银行融资净买入2139 71万元,融资余额22 65亿元
沪深交易所2023年7月27日公布的交易公开信息显示,荣盛发展(002146)
广东省的师范大学有:1、广东师范大学:在1970年的曾用名,简称“华现
今天小鱼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撒贝宁时间案发那晚狗没叫,撒贝宁实际
我看《长安三万里》时就期待名诗主创团队怎么用动画的形式来表现。看完
日前,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植物健康研究院产学研合作项目正式
证券时报e公司讯,生态环境部消息,继7月16—19日中美气候特使在京举行
因蓝色星际IPO信披违规,华兴证券签字保代、天健所等被点名,北交所,天
杭州日报讯今年暑期开始前,位于安吉县报福镇景溪村里的山民文化街——
潮新闻客户端戚妍尔编辑周宇晗近日,某社交平台上一项“当代年轻人就业
Copyright 2015-2023 华夏双创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
随着全光网络越织越密 如何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和产业界的“获得感”?
近年来,在5G和宽带双千兆牵引下,新项目、新试点、新应用层出不穷。随着全光网络越织越密,如何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和产业界的获得感?湖北日
致敬老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script src="http: tv people com cn img player v js">< script><script>showPlayer({id:" pvservice xml 202
微视频|字里藏情迎元宵
<script src="http: tv people com cn img player v js">< script><script>showPlayer({id:" pvservice xml 202